普通话——高效沟通的“万能钥匙”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艺术设计系16大专幼教的周忆。今天,我要讲讲普通话。
普通话,是目前在中国大陆使用频率最高、范围最广的语言。不论是对社会,还是对个人,从国内来看,还是从国际来看,普通话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地位。在我看来,普通话就是一把高效沟通的“万能钥匙”。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是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人口大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语言文化差异巨大,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能够有效减少语言不同,带来的沟通不便和交流障碍,使我们的语言交际更加顺畅。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口大量流动,跨方言交际的需求更加凸显,普通话的作用也越来越大。书同文,语同音,人同心。
然而在现实中,说好普通话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许多人因为受当地方言的影响,在说普通话的时候,容易产生语法混淆、词语混用、语音不标准等方面的问题。其中语音问题往往最容易发现又最难纠正,还容易闹出各种笑话。
近年来,各地普通话的语音问题就经常成为相声小品的素材,在引起共鸣、博人一笑的同时,也能够起到引起社会关注、重视普通话发音的作用。
例如,湖南人自称“弗兰人”;四川人说的普通话叫“川(cuan)普”;福建人经常说“我们胡建”人,把“飞机飞过去了”说成“灰机灰过去了”;“l”“n”不分的湖北人,永远说不对“榴莲牛奶”的正确发音。此外,网络上还有一个著名的关于东北人和福建人成语接龙的段子——心心相印→印(认)贼作父→父(互)相伤害→害(还)想咋地。
这些令人捧腹的段子,既幽默又典型,妙趣横生地反映了受各地方言影响的普通话发音问题。
我身处幼教专业,普通话还算不错,已经考出了二甲的证书。一年暑假我去苏州旅游,大家都知道苏州人说话被称作吴侬软语,是有名的软糯婉转。为了寻找一家深藏不露的老字号,不得不向那些老苏州问路,可他们都直接用方言交流,这可真是难到我了。后来啊,我就学聪明了,专门向那些身边有年轻人的老苏州问路。这样一来,有了普通话这把“万能钥匙”,沟通自然是高效顺畅啦。心相印,语相通,和谐社会乐融融。
在跨区域交流越发频繁的今天,在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的中国,说好普通话既是每个中国人必须掌握的基础技能,也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一份责任。学好普通话,走遍中国都不怕。四海同音,万众一心。
最后祝老师们在新的学期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幸福美满;祝同学们学业进步,德才兼备,大展宏图。谢谢大家!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