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专题栏目>德育品牌>文件公示>详细内容

二O一八学年第一学期德育处团委工作计划

来源:德育处团委 作者: 发布时间:2020-06-08 09:33 浏览次数: 【字体:

 

永利集团3044am官方入口(筹)  绍兴市职教中心

二O一八学年第一学期德育处团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动力,深入推进学校“五星育人、三名争创”工作,紧紧围绕“红色匠心筑职教品牌”这一总体定位,牢牢把握学校特色发展和不断提高育人质量两条主线,坚持立德树人,继续以“禹道匠心”校园文化建设为抓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推动学校打造“美好德育”品牌。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学生德行评价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落实学生行为规范教育实效。

2.以学校“美好德育品牌”的实践探索促进学生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

3.通过研发和实践文化滋养系列活动,落实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彰显文化育人功能,增强学生的信仰自觉、文化自信、道德自律和人格健全。同时通过活动研发,提升班主任的活动设计和实施能力。

4.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更好拓展教育时空,促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资源的共享,实现家、校、社三位一体育人格局,为德育一体化提供良好基础。

三、重点项目及举措

(一)做“有趣的”德育——关注学生成长需求

与时俱进地创新德育活动内容,拓展其时代内涵,塑造良好校园行为文化的实践,努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有事可做;有话可说;有舞台可展示;有快乐能体验。

做好安全教育工作。依托学校安监处,开展各类安全教育。定期开展安全疏散演练,普及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护自救行为能力。

积极打造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品牌。建立微德育机制,创新拓宽心理辅导途径,依靠现代教育技术,架起领导——教师——学生、学校——家庭——社区心理沟通的桥梁。从制度、阵地、队伍、服务入手,建设心理健康辅导站、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再上新台阶。

完善各类考核制度。进一步梳理和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检查反馈,进一步做好“五项竞赛”,通过学生的自主管理,自我教育,习得和内化良好行为习惯。

抓好学生常规教育。继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学生守则》及《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引导学生文明修身,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的意识和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强化宿舍育人功能。通过思政进寝室,企业文化进寝室等举措,以精神文化建设凝聚坚强内核;持续强化住校生管理规划,以行为文化建设规范学生行为;强化基础设施等方面管理,以物质文化建设传递文化理念。组织策划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宿舍文化活动,丰富学生们的宿舍生活。开展以“出彩职技学子 点赞校园青春”为主题,内容涵盖“和谐﹒美的瞬间”、“安全·从我做起”、“温馨·创想空间”、“个性·秀大赛”四方面内容的宿舍文化节,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充分利用各种平台与阵地开展十九大精神进校园活动。一是通过课堂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二是通过校班会、国旗下讲话、广播、红色基地寻访等校内外活动载体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培育家国情怀。三是通过“活动育人”扩大有效覆盖,深化德育活动效果。 “九月的阳光”主题活动,2018级学生尽快适应职校生活。“祖国颂”十月主题活动;十一月“致青春”主题活动,主要围绕60周年校庆开展活动。十二月重点开展好2017级学生“十八而志”成人礼活动。

基于学生品行评价的指标体系建设。根据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标体系,在学校行为规范示范校总结的基础上,收集整理学校历年来学生德行评价的办法和内容,设计方案,组织讨论,形成网上学生德行评价指标,尝试开展评价活动,建立健全学校综合素养评价的内容。

(二)做“难忘的”德育——提升德育育人价值

加强校本德育的系统构建,通过文化育人的深入实践,形成一个稳定、可操作的运作机制,力求德育对学生日后的成长和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和影响作用。

启动德育微课程群的建设。基于育人目标的引领,尝试构建分年级德育微课程群,通过拓展德育课教学、专业讲座、实践参观、互动评价等板块,使学生对校园文化有更深的理解与感受。本学期学校将根据教育资源的重新梳理与整合,对课程内容进行开发,并开展部分年级的实践,进行经验总结,为开展五星三名中 “一校一品”创建工作打好基础。

构建序列化仪式教育体系。除升旗仪式,将对已有的仪式教育进行梳理,形成在校园文化框架之下贯通五年完整的仪式教育序列,以达到通过教育仪式对学生实施影响、感化、熏陶,从而让学生具备“身正技高 禹道匠心 家国情怀”的学校特征。

做强校园文化展示平台。开展校园文化节、寝室文化节,开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作品的诵读,做好校庆节目展演,将传统文化与校园文化进行整合,融合多种表现形式,发展学生个性特长。

开拓德育宣传新局面。充分发挥固有宣传阵地的资源优势,依托黑板报、广播台、团学快讯、微信公众号等各种媒体,着力宣传学校,宣传生活的精彩,宣传优秀学生和教师,展示学生才能,树立身边典型,挖掘典型蕴涵,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三)做“咱们的德育”——形成德育共同体

以全员协同为宗旨,实现育人队伍一体化。集结德育力量,激活育人的每一个细胞。

积极开展班主任研修。定期举办德育工作研讨会,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通过理论学习、专题研讨、外出考察、主题论坛、课题研究、反思总结和交流展示等途径,提升新班主任理论水平和班级管理能力,

组建德育名师工作室。依托名校建设项目,发挥优秀班主任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德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新理念,积淀德育策略方法,形成传帮带的良好局面。本学期拟汇编班主任攻略等校本德育教材。

构建新型德育共同体。在党建育人的引领下,建立党员育人示范岗、品牌德育团队(德育名师工作室),校内家长等育人机制,不断促进育人队伍建设,提高育德能力。

实现家校合作育人的支持和互助。加强家长委员会的建设,发挥家委会支持作用。拓展渠道让家长多方面多层次了解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挖掘家长资源,建立家长志愿者队伍,将有意愿、有能力进行学生活动指导的家长吸引到学校教育活动中,形成家校教育共同体,构建大德育的基本网络,为学生的发展搭建更多的平台。

继续做好“校区共建”工作。结合专业特色开展灵活多样的志愿服务,擦亮志青春志愿服务品牌,形成学校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本学期德育团委工作清单(不分先后):

1.       组建5个德育名师工作室。安排1次中职德育创新项目培训(地点杭州,时间11.21-25

2.       形成1本《班主任攻略》。

3.       依托安监处,全学期开展3次安全教育讲话;消防演习,疏散演习、救护培训各1次。

4.       全学期4次以上心理辅导录播。心理教育视频5个以上。重点关注对象人手一册心理健康档案。

5.       举办1次寝室文化节。

6.       全员协同育人,党建育人中汲取力量。设立党员育人示范岗2个、尝试建立校内家长制。

7.       完善考核制度。修订学生手册。

8.       构建序列化仪式教育体系。本学期举办新生入学仪式、入团仪式、文明示范星颁奖仪式、成人礼仪式。升国旗仪式从军训开始“塑造”大声唱国歌。

9.       办好1台校庆展演节目,排演市直学校迎新文艺展演、中小学生艺术节展演节目,力争获奖。

10.   常规教育活动化。开展文明礼仪周、卫生周、行为规范周等活动。

11.   加强家委会建设。建立家长志愿者队伍,评定优秀家长。

12.   擦亮志愿服务品牌——志青春。

13.   每周一期公众号;全学期在外媒发表德育类新闻5篇以上。争取在浙江教育报有登载。

14.   梳理与整合德育课程内容,初步形成德育课程体系,并开展部分年级的实践,进行经验总结

15.   举办“九月的阳光” “祖国颂” “致青春”等主题活动,开展十九大精神进校园活动。

16.   协同教务处,从德育课程走向课程德育。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