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旅游专业跨界融合团队总结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22-09-30 13:07 浏览次数: 【字体:

深耕课堂  融合转化  创新服务

——绍兴市旅游专业跨界融合创新团队总结

    2021年,是绍兴市旅游专业跨界融合创新团队成立的第三个年头,秉持着绍兴人的“胆剑精神”,一步一个“脚印”,不断推动旅游专业跨界融合的课堂研究和服务实践,深耕课堂、融合转化、创新服务,描绘着属于文旅人的“诗和远方”。

这一年,劳鸿燕老师成为绍兴市教坛新秀;

这一年,傅国琴老师获得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全国一等奖;

这一年,杨爱花老师代表全国金牌导游走进厦门宣讲文化;

这一年,陈泽方老师成为绍兴财经旅游学校最年轻的副主任;

这一年,张小清老师参加绍兴市“旅游产品策划与讲解”比赛获奖;

这一年,团队老师发表获奖教学论文14篇,研究课题7个,制作之江汇同步课程4门;

这一年,团队老师在浙江省中职跨界融合现场会上进行教学展示,在浙江省“提质培优共同发展”活动中走进丽水、台州,一起演绎中职课堂的精彩……

回望这一年的奋斗历程,在创新融合路上我们的目标更加执着,步履更加坚定。

一、深耕课堂探索跨界融合教学新路径

作为职教领域中与行业发展最为密切的旅游行业,我们始终把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作为跨界融合的出发地,把服务社会实践作为教学行动的目的地。

团队成员打破思维的壁垒,尝试不同环境、不同视域的旅游教学方式。2021年6月,单慧芳老师和企业餐饮总监在绍兴东方御花园酒店开设《主题宴会设计》一课,真实的职业场景融合生活化的宴会设计主题,在沉浸式的教学体验和对话交流中,同学们真切地感悟到怎样宴会设计的主题才能更加吸引客人,引得回头客?进而激发出同学们强烈的服务意愿,课堂呈现精彩纷呈。

2020年6月27日,浙江省跨界融合教学研讨现场会,王蓓芳老师开展《跨界融合 重构生成——导游专业跨学科教学的行与思》讲座,并和劳鸿燕老师进行《酒意共诗情——绍兴黄酒文化导游讲解》文专融合教学展示。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两个不同学科之间教学方法、内容和思维的整合,从而拓展了学生对绍兴黄酒的讲解思路,提升了讲解的文化内涵,进而完成更加完美的黄酒文化导游讲解。

2021年11月3日在浙江省“提质培优 共同发展”系列活动中,团队张小清(旅游)和陈静(语文)老师合作文专跨课《一封家书》,以革命烈士叶天底的“一封家书”作为学习载体,“知行合一”双线并进,联系生活实际和时代背景,批注式解读家书,理清讲解脉络,激发家国情怀,紧贴送教地区旅游资源,融合情境体验帮助学生掌握讲解要点,传承红色精神。

“Hi,各位宝宝们,欢迎来到我们的直播间,我是今天的主播小许,今天主播要为大家介绍一款天台的风味小吃——饺饼筒,我们天台的饺饼筒外皮酥脆,口感丰富,咬上一口是美味,更是家的味道……。” 2021年11月22日下午,浙江省中职“提质培优,共同发展”主题活动(台州天台站)在天台县职业教育集团隆重举行。来自绍兴嵊州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周浙尔老师和天台职业中专的范徐盈老师走进了同一个课堂,为旅游专业的学生开展跨学科教学,带来了一堂“旅游+电商”专业融合创新课堂。在课堂上,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位同学都能充分投入到整堂课的学习中来,整堂课程生动有趣,展现了中职学生活泼自信的一面,发掘学生们隐藏在深处的潜能。

 “活动是最接地气的,是我最想看到的。“旅游+电商”的融合课堂,有趣有惊喜!职业教育有声有色。”浙江省教研员陈晓燕老师这样评价。

随着旅游创新融合教学课堂实践的日渐推进和逐步深化,团队老师不断反思,梳理归纳,撰写案例《制作口味特别的“混合果汁”——构建多样化的导游专业跨学科课堂教学》。研究表明:基于教学内容和具体学情的差异性,在旅游专业实施跨学科教学的探索过程中,一般可有如下三种表达方式:即,文专融合跨学科教学模式;文专跨课企业参评教学模式;校企跨界文专互融教学模式。就教学成效而言跨学科的教学实践活化了原有单一沉默的课堂教学,提升了专业学生的,更是大大激发了教师素养的共同发展,具有较好的推广价值。

二、融合转化开创跨界融合新天地

对于职业学校的教师而言,职业技能的提升是为了保证课堂教

学的高效实用,在跨界融合交流与碰撞中激发出的生命活力与工作激情,却意外创造出了教室外的另一片精彩。这一份精彩,既属于老师们,也属于学生们。

傅国琴是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的一位年轻英语教师,2020年

加入旅游专业教学创新团队,11月和沈洁老师合作开展《水乡精灵——绍兴乌篷船》双语导游讲解,傅老师初涉融合跨界课堂,便激起了教学创新的强烈欲望。带着跨界融合的教学理念,傅国琴老师和团队小伙伴一起设计了《“Everthing is Made in China ”中国制造》这一教学项目参加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从市赛到省赛再到国赛,最终获得2021年中职组公共基础类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中国制造》这一项目紧扣英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通过“英语+专业”文专融合设置两条紧密交融的教学主线。对接岗位要求学习语言技能,引导学生认识文化的多样性,理解文化背后的思维差异,用英语传播中国文化,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

围绕旅游创新教学团队的主体任务“发掘越地文化,讲好绍兴故事”,有效实现学校专业教学与导游岗位实践无缝对接,2021年团队成员修订相关校企合作教材,编写《上虞旅游景点英语讲解》,依托浙江省“之江汇”网络平台先后开启了《越地风情》《AI导游养成记》《老绍兴 醉江南》《红星照耀中国——“党史”+“学科”融合课程》四个网络同步课程的共融之旅。梳理越地旅游资源,提升学生导游技能,借助情境化的线上教学和线下实践促成学科知识与导游技能的融合,课堂教学与企业岗位的对接,为中职专业课教学改革提供了基于工作过程的跨界互融双维并举教学模式。

改革创新的教学成果同样来自于同学们的毕业作品,在17旅游管理的产品设计中,同学们深入调研,了解市场,定位目标。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为设计目标,确立“久久初心红色之旅”这一主题。“久久”意指绍兴红色历史文化传承,从古代治水英雄大禹到近现代的巾帼英雄秋瑾、人民总理周恩来直至当代振兴越文化、带动地方经济的伟丰文化产业园,同学们创新绍兴传统旅游品牌,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助力绍兴成为全国一流的红色旅游目的地。

学习游泳必须入水试技。对于旅游专业学生来说,职场是检验技能最好的试金石,随着旅游业蓬勃发展,作为历史旅游文化名城绍兴酒店业出现了高素质的旅游服务人才缺失的现象。“特别是一些高端酒店,主题文化定位不一样,他们对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对此,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绍兴财经旅游学校与绍兴兰亭安麓、绍兴会稽山阳明酒店等深化校企合作,根据企业特色和旅游酒店专业实际人才培养的需求,进行学徒制培养,实行特长员工的“私人定制化”。通过校企合作建立旅游专业课程资源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性格特点选择喜欢的课程和教师;同时根据行业、社会发展的潮流,推出调酒、茶艺、插花等特色课程,以满足不同主题酒店的需要。在工学交替中,不断深化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在企业实践中锻炼岗位实战技能。

“王老师,我们的《我是未来酒头脑》研学实践课程获评首届绍兴市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优质课程”(公示阶段)啦,谢谢王老师!”这是中国黄酒博物馆的展陈部经理金旦写给绍兴市职业教育中心王蓓芳老师的一段微信文字。随着旅游市场的日益细分,研学旅行开始成为近年来的旅游热点,在团队合作交流中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协作互助,校企共同打造专业化的研学课堂。

三、创新服务提升跨界融合新技能

跨界融合的团队老师虽然大部分在学校从事教育工作,但他们善于深入基层,致力行业活动,开展行业评审,对当地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人才培训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也有效促进了教师自身专业技能提升。 

团队中的单慧芳老师多年来担任绍兴市饭店业协会秘书长工作,同时兼任绍兴市东方御花园连锁企业首席顾问,一直热心服务行业,帮助企业解决痛点。在单慧芳老师带领下绍兴饭店业协会进行酒店人才队伍建设,成功举办客户服务管理师技能人才高级技师培训等系列培训,提升了饭店服务业的品牌,获得了积极的社会效应。同时举办2021年“诗画浙江·百县千碗·绍兴佳肴——金秋美食节”活动,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绍兴市“诗画浙江·百县千碗·绍兴佳肴”十佳冷盘、小吃和美食讲解员的评选工作,进一步打响美食品牌,努力打造“百县千碗”的绍兴样板,校企融合推进绍兴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市域样板。

团队老师还充分利用专业技能提供社会培训,参与社会服务。绍兴市职教中心沈洁老师为酒店员工开展茶艺理论与实操的分享与交流;王蓓芳老师长年为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进行景区城镇评审,2021年被推荐浙江省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专家;温岭职业中专杨爱花老师作为全国金牌导游走进厦门,讲述厦门故事,在台州 “百年百人百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台州英烈故事宣讲活动”中,传播红色故事。


分享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