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红创新团队工作总结
梁红创新团队工作总结
自从创建市级跨界的创新团队,我们团队开出了两堂思政+电子的市级公开课,一节还在磨课之中。关于课程思政的课题《中职学校如何实施课程思政——以绍兴市职教中心为例》获市级课题获三等奖。又申报了相关的省级课题。受教务处委托,落实了新教师汇报课和优秀教师公开课的课程思政如何实施的培训,组织了三次校级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比赛,一次课程思政公开课比赛。关于课程思政的实施在新疆阿瓦提职教中心、烟台市中职教师培训做了专题讲座。
我们团队在学校里开展了一系列实施课程思政的活动。从2019年提出要实施课程思政指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一种综合教育理念。在学校的教科研周进行了关于课程思政的专题讲座。永利官网领导认为中职学校的课程设置与高校基本一致,分为公共课和专业课,应该向高校学习,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中职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学校课程思政的领航人,积极开展工作,具体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团队成员师德高尚,成员组成结构合理
自团队组建以来,全体成员坚守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广受师生好评。
团队组成结构合理。骨干成员4人以上且相对稳定,高职院校和企业专家各1名,今年整个团队已扩展至19名成员,青年教师占比最大,这使团队有更大的活力、潜力,更有利于教学上的创新、与团队思想上碰撞!
二、成员能力突出,教育教学成果丰硕
(一)团队制度健全,形成团队的教学主张,教学效果明显
团队设立有独立的年度计划,定期举行团队线上线下教研活动,团队有专门的助手负责每一次活动有的通知、记录及报道稿的撰写。为了提升团队教学教研业务能力,一学年来团队召开1+4+N导师团队教研会议3次、与绍兴中专召开校际团队交流研讨教研活动1次。通过学习其他优秀老师的上课模式,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及学生情况探索出适合自己的一种教学模式与教学理念。我们团队始终坚持每一堂课开发出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精心设计、精心准备,大胆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因此本教研团队的成员均要求每学期的听课、评课次数。要求每位成员每学期的听、评课次数不少于16次。团队成员通过不断学习、参加教学能力等相关比赛来提升自身的教学业务能力,始终把“上好一堂课”放在重要位置。本年度我们团队共开设市级公开课3节,校公开课两节。
(二)科研、教改工作,成果显著
1.课题、论文方面
团队以科研为先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实现教育创新的必由之路。2021年6月,团队成员主持或参与的国家级规划课题结题,且获三等奖;2021年6月省技工院校教学业务类课题立项;全体成员积极组织和鼓励团队教师教学之余,及时反思总结,撰写学科论文。
2.资源建设方面
由思政课教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个要点分析出可以结合的具体内容,把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工匠精神作为提升职业素养结合要点,对老师们有更直接的指导。明确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着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教育,增强学生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坚定“四个自信”;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开展宪法法治教育;深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
各专业教研组为了更好地实施课程思政,邀请思政课教师对他们日常的专业课如何实施课程思政,如何挖掘思政元素进行指导,特别是机械电子教研组、财会教研组和旅游教研组,都申报了市级课题和校级课题,其中,机械电子组主攻方向是开出与思政课的融合课,财会教研组主要是研究财会专业中的法律问题、法律案例方面与思政课的融合,旅游专业主要是结合绍兴名仕之乡,挖掘思政元素,开发红色旅游路线。
(三)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和比赛,提升自己技能素养
我们坚信,活到老学到老!除工作外,课余常自我充电,参加各种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教学水平,专业技能水平,不断的自我创新。2021年绍兴市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师命题比赛-技能二等奖、2021年绍兴市中职电子电工专业教师命题比赛-理论三等奖,2021年绍兴市技工院校机械专业、电工电子专业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比武一等奖和三等奖。
总之,中职学校实施课程思政,才刚刚开始,任重道远,它不是一场运动,也不是一个活动,它将成为一种常态!我们团队必须从电子专业出发,更多地带领其他专业组也积极开展课程思政,中职学校要努力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全校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将课程思政建设常态化、机制化,实现专业课教学和思政教育的双赢,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中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培养更多的优秀技能人才。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