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职教中心旅游服务专业建设计划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8-09-25 10:24 浏览次数: 【字体:

绍兴市职教中心旅游服务专业建设计划

 

一、产业背景及人才需求

(一)产业背景

浙江绍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风光秀丽,旅游业尤为发达。绍兴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新近的嵊州小黄山新石器文化遗址考古发掘,证明古越大地在距今9000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相传4000多年前的夏朝,大禹就为治水曾两次躬临绍兴;早在2500年前的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在绍兴筑城建都。从远古到于越,从于越到两汉、两晋、两宋以至近代,绍兴一直在改造自然、发展经济、繁荣文化的良性循环中不断发展,因而至今仍有非常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绍兴城市也因此被称为“一本翻开的历史教科书”和“一座没有围墙的历史博物馆”。绍兴的历史文化底蕴既可以从众多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上得以见证,更可以从名城古镇和风土人情上获得体验。目前,绍兴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8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个。绍兴古城内拥有7处保护良好的历史文化街区,安昌古镇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东浦、柯桥、安昌、枫桥、崇仁古镇都被列入浙江省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名单。

绍兴旅游业发展几乎与改革开放同步,经历了起步、发展,目前正处在转型的第三个阶段。绍兴旅游资源富集, 人文景观遍布,江南水乡韵味十足,是江浙沪旅游金三角中一颗闪耀的新星,具有鲁迅故里、沈园、兰亭、大禹陵、柯岩、东湖等一大批人文旅游景点,仅市区就有4个4A级旅游景区,6个3A级旅游景区,“跟着课本游绍兴”的口号更为绍兴旅游赢得了较高知名度,绍兴也因此成为了国内知名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之一,并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2010年绍兴接待国内游客3436.44 万人次,同比增长20.5%,国内旅游收入305.84亿元,同比增长26.3%,接待海外游客522841人次,同比增长30.8%,创汇18478.18 美元,同比增长24.7%,旅游业已成为绍兴的一大产业。大力发展旅游业,建设文化休闲城市已被列入绍兴市“十二五”建设规划的战略重点之一。

(二)人才需求分析 

浙江省今后五年重点建设35个总投资超过10亿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积极支持和培育10大旅游企业集团、新建四、五星级高等级酒店180~200家,其中五星级酒店50多家。未来五年浙江省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新增80万人,间接从业人员新增400多万人。据调查,在未来十年内,绍兴将新崛起8-10家五星或超五星饭店,凯悦、喜来登、香格里拉等国际著名饭店管理集团登陆绍兴,直接投资或管理五星饭店,一些民营资本也准备充当国际著名饭店品牌进入绍兴市场的“引路人”。旅游业发展也势必提升绍兴旅游业的经营理念和服务水准,但绍兴的高星级饭店管理服务水平尚与国际著名品牌有着相当大的差距。另外由于旅游业服务的对象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大量海外游客的增加及本国人民生活需求的提高,使旅游业高技能人才需求大幅增加。在对旅游企业管理人员的受访者中,有二分之一的人表示他们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大,尤其是在旅游旺季,专业人才的缺口更加明显。因此,适应于绍兴建设成为一个文化休闲城市的目标,绍兴旅游业人才培养前景广阔,不仅是数量上,还有质量上都需要有显著地提升。

(三)专业建设基础

永利官网旅游服务专业建立于上世纪80年代,1996年被评为省级示范专业,经过20多年的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建立了结构比较合理、业务水平较高的专兼职师资队伍。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省级技术能手1人,省著名导游和优秀导游各1人,高级教师职称3人,中级教师职称3人,硕士学位教师2人,“双师型”教师7人。同时专业还聘请来自行业和企业的2名专家和技术能手担任兼职教师,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专业技能水平高,具有培养较高层次旅游专业技能人才的能力。

 2.建立了满足专业基础技能训练的实训室。 专业目前拥有餐饮训室、客房训室、前厅训室、形体训练房、模拟导游室等实训室。模拟导游室配有电脑、投影仪,但规模较小;餐饮、客房等基础性实训室虽仍能满足一般专业技能训练的需要,但设备用了近二十年已经陈旧,急需改进。

3.建立了相对稳定、合作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学校在绍兴各大旅行社、绍兴各大酒店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在学生实习和就业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二、专业建设目标与思路

(一)建设目标

根据专业定位,依托绍兴旅游大市的地域优势,两年内争取将本专业建设成以培养具有扎实业务能力和专业技能、浓厚江南水乡文化底蕴和职业素质高、就业竞争力强、社会声誉好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课程体系和课程改革,加强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形成与历史文化名城高度融合,在全省同类专业中有较大影响力的精品专业。

(二)建设思路

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社会人才需求和就业岗位要求,继续实践导游3+2人才培养模式,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输送人才;在3年制旅游班构建“2+0.5+0.5”(2年在校学习+0.5年“六定”实习+0.5年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及为知名连锁旅游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推行“学分制”、“双证制”、电子档案学籍管理等。

2. 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建成具有校企合作特色的课程体系,完成部分专业课程标准的编写,以满足教学的需求。同时抓好精品课程建设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提高教学质量。

3.“双师”教学团队建设。进一步加大教师引进、培养和聘用力度,邀请社会能工巧匠和旅游企业业务骨干来校参与教学计划制定或担任兼职教师。同时加大教师培养力度,努力培养校级、市级学科带头人,努力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95%以上,高级以上教师达到专任教师的30%以上。形成素质高、教科研业务能力强、具有良好合作精神和改革创新精神的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

4.实训基地建设。依托学校原有教学用房加大专业设施投入,建成模拟导游虚拟仿真系统,改造和扩建一批专业实训教室,使实训设施更为完善。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企业联系,建立满足教学需求、合作紧密、实习教学效果良好的校外实习基地;进一步推进以实训教学管理机制创新、实训教学方法改革、实训基地产学研作用发挥等为内容的实训基地内涵建设,使人才培养质量能符合企业岗位需求。

5.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依托学校的企业服务平台---职技集团,建立旅游业人才服务中心,即建立为旅游专业学生、旅游从业人员再就业和旅游业人才流动服务的平台。同时积极参与企业员工素质提升工程,参与职业资格证考前辅导、参与绍兴旅游调研和规划,参与中职旅游专业建设研究与指导、参与签约校外基地企业的管理与服务,使专业能更好地服务于本地区旅游业的发展。

三、建设内容

(一) 构建人才培养模式

依据绍兴及周边地区旅游业人才需求及岗位职业资格标准,结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建立以“证教合一”模式为课程体系,继续推行导游3+2人才培养模式,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输送人才;在3年制旅游班构建 “2+0.5+0.5”(2年在校学习+0.5年“六定”实习+0.5年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新模式。

旅游服务专业构建为加强职业道德素质、旅游企业服务核心技能、旅游企业服务项目技能为主要内容的3个教学模块。依托建立的校外实习基地,通过课内练习、校内实训、下旅游企业(景区、旅行社、酒店等)综合“六定”实习、顶岗实习,加强实践教学,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根据企业人才需求,与旅游企业合作,组建特色班进行订单培养,与企业共同制订教学计划,根据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 

(二)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

1. 依据岗位能力需求和职业标准,开发课程体系结合地方、企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及职业资格标准,组织旅游企业相关岗位管理人员进行共同研究分析,明确培养岗位、工作任务、岗位职责及能力需求,再根据能力要求进行归类,形成适宜于“模块化”教学的课程体系。

2.开展课程改革与建设,加大特色教材建设。在做好课程标准开发的同时,依据岗位需求,将《饭店管理》、《旅行社管理》、《服务礼仪》、《旅游文化》四门课定为专业核心课程,其中按照项目导向、注重实践技能的原则重点将《服务礼仪》、《旅游文化》2门课程建成 “基于工作过程、任务驱动”的优质核心课程,将《绍兴现场导游》、《绍兴导游英语》、《绍兴乡土史地》3门课程建成专业特色课程,制定课程标准,完成课程设计,创设学习情境,完善网络资源,从而带动专业其它课程建设,推进专业课程改革与建设。编写校本教材(《导游服务礼仪》、《绍兴现场导游》、《绍兴乡土史地》、《绍兴导游英语》、《环球旅游》、《导游证考试习题集》)等。

优质核心课程、专业特色课程建设进度表

课程名称

《服务礼仪》

旅游文化

《绍兴现场导游》

《绍兴导游英语》

《绍兴乡土史地》

建设目标

校精品课程

校精品课程

校专业特色课

校专业特色课

校专业特色课

完成时间

2012年7月

2012年7月

2013年7月

2013年7月

2013年7月

配套教材

出版时间

2012年

2012年

2013年

2013年

2013年

(三)加强教学团队建设

1.全面提升专职教师整体水平。每名专业教师联系一家以上与自己业务背景有较强关联度的企业,通过每年组织教师到校内外实训基地进行挂职锻炼、参加短期培训等措施,使专业“双师素质”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达95%以上;每名专业教师与一名以上行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结对,一方面有利于积极开展专业合作,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导游服务专业兼职教师队伍;每名专业教师每年结合课程教学项目,带领一批专业学生在企业(基地)进行顶岗实习;鼓励专业教师积极申报主持或参与各级教科研项目(课题);实施专业带头人和名师培养工程,实施青年教师的“培优工程”,通过两年建设,使3名青年教师能成为专业骨干。

2.切实加强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专业教师结构

在现有10名专任教师的基础上,以加强“双师”教学团队建设为重点,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实行内部人才多渠道培养与外部引进高层次人才相结合,建设一支高水平的专兼职教学团队。在专业带头人的带领下,进一步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完善学术梯队。到2012年底,专业教师总数达到15人,其中专任教师10人,兼职教师由原先的2人增至6人。

(四) 实训基地建设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1)新建旅游仿真实训基地

在原有的导游模拟实训室基础上建立导游 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利用多媒体互动式视频教学软件,提供行业认知、职业环境、旅游过程情景仿真体验,通过集声、光、电于一体的半环绕式展示屏多媒体设施实现旅游环境虚拟仿真实训系统,训练学生的导游技能,为学生掌握弘扬绍兴的旅游文化做出贡献。

(2)新建插花、茶艺实训室

新建插花、茶艺实训室,在实训的过程中提高学生插花和茶艺服务技能,从而达到校内工学结合的目的。

(3)改造中餐、西餐、客房、调酒实训室

在原有的模拟实训室基础上,为学生的课内实训更新设备,扩大场所,在实训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西餐服务技能,从而达到校内工学结合的目的。

(4)改造礼仪实训室,满足旅游和酒店企业对学生形体礼仪等要求。

2.建立适宜专业教学的校外实训基地

进一步与旅行社、星级酒店、景区等加强联系,按照互惠互利原则,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以满足专业经常性实习的需求,共同为培养旅游行业技能型人才、发展绍兴旅游业而努力。与绍兴市中国旅行社等4家旅行社、开元名都大酒店等6个酒店、鲁迅故里等6个景点签订合作培养协议,由企业提供岗位供学生选择,进行工学结合、顶岗实习。

(五)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1.为旅游服务从业人员再就业提供服务

旅游从业人员有年轻化的特殊要求,到一定年龄后就面临再就业问题,为此我们要依托职技集团,建立绍兴旅游业人才服务平台,为旅游从业人员技能提升、再就业培训等做好服务,从而有利于旅游企业从业人员的合理流动与择业。

2.为在岗人员提供培训、咨询和考证服务

依托校内实训基地和已有师资力量,开展企业培训与技术咨询服务,实现学校与社会及产业的深度融合。积极为全市各企业开展相关的专业职业培训;积极承接相关旅游专业咨询服务课题;加强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完成各级各类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等;为绍兴旅游行业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培训、咨询和考证服务,提高旅游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和能力。

 


四、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建设进度表

重点专业名称

旅游服务与管理

建设负责人 邢萧平

建 设 内 容

2012年7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13年7月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人才

培养

模式

与课程体系

改革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预期目标:通过对旅游企业业务计划和社会人才需求的调研工作,建立“课证岗直通定向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启动“导游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课题(校级)和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立项。

验收要点:

        深化校企合作,与合作旅游企业共同确定专业培养目标,构建起以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为主导、“2+0.5+0.5”的人才培养模式;

        建立学分制,适合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发与学分制相配套的学生学籍管理系统。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立项,启动“旅游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课题。

 

预期目标:继续完善以职业岗位工作为主导、“课证岗直通定向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配合学院制订工学结合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制度。完善“导游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课题。

验收要点:

①执行新的人才培养计划,进一步完善和修订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

②完善学分制,执行新的学籍管理系统;

③完善“旅游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

2.课程体系建设

预期目标:通过对旅游企业运作规律和旅游市场人才需求的调研,建立适合“2+0.5+0.5”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课程体系;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重构,构建以岗位能力主导的课程体系,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实现校企结合双重目的。

验收要点:

①与合作旅游企业共同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确定未来工作岗位,并就岗位进行分析,建立适应旅游服务人才需求的课程体系;

②制订新的专业教学计划,在教学进程上执行“专业教学—校内实训—六定实习—顶岗实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③开发《服务礼仪》、《旅游文化》两门核心课课程标准。

预期目标:继续完善以旅游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为主体、“课证岗直通定向式”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及课程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订工学结合教学管理和质量保障制度;开发和完善课程标准。

验收要点:

①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执行新的人才培养计划;

②制订学生参加旅游实践及顶岗实习的管理办法;

③开发《饭店服务与管理》、《旅行社服务与管理》两门核心课课程标准。

3.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特色课程建设及教材建设

预期目标:构建以岗位能力主导的课程体系,建设体现旅游专业岗位技能要求,满足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要求的课程内容;完成《服务礼仪》、《旅游文化》2门以上优质核心课程的开发。

验收要点:

①完成《服务礼仪》、《旅游文化》2门核心课程课程标准开发;

②完成《服务礼仪》、《旅游文化》2门核心课程配套资源(包括课件、电子教案、试题库等)的开发。

 

预期目标:进一步开发适合企业需求、适合岗位技能要求的校本教材,计划开发《绍兴现场导游》、《绍兴导游英语》、《绍兴乡土史地》3门以上专业特色课程,并初步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特色课程标准

验收要点:

①初步完成《绍兴现场导游》、《绍兴导游英语》、《绍兴乡土史地》三门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特色课课程标准;

②完成《绍兴现场导游》、《绍兴导游英语》、《绍兴乡土史地》三本专业特色校本教材编写;

课题立项:《旅游服务专业特色课程构建》课题研究

4.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预期目标:在调研的基础上,收集各种专业资料,制订专业资源库建设方案、课程资源库建设方案、专题资源库建设方案,构建教学资源库系统。

验收要点:

①开发三个以上旅游景点(鲁迅故里、镜湖湿地公园、大禹陵景区等)讲解仿真软件;

②教学资源库建设,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完成旅游专业的课程资源整理收集统计,二是完成旅游专业的专题资源整理收集统计。

 

预期目标:完成专业资源库、课程资源库、专题资源库建设,使资源库的运行、维护方便快捷,内容完整、资料翔实。

验收要点:

①完成导游专业教学资源库维护系统;

②教学资源入库;

③完成导游专业课程资源库维护系统;

④课程资源入库;

⑤完成导游服务专业专题资源库维护系统;

⑥专题资源入库;

⑦制定资源库管理制度;

继续开发三个以上旅游景点(柯岩、兰亭、沈园等)讲解仿真软件。

5.技能考核标准与考核系统建设

预期目标:依据导游服务及旅游相关服务规范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考核要求,结合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建立旅游服务专业的专业分阶段目标,突出职业能力、岗位技能的培养。

验收要点:

制订七个实训项目(中餐服务、西餐服务、客房服务、前厅服务、现场导游、调酒服务、形体礼仪)专业技能分阶段目标。


6.专业实训室建设

预期目标:在原有的模拟实训室基础上,为学生的课内实训更新设备,扩大场所,在实训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西餐服务技能,从而达到校内工学结合的目的。

验收要点:

①新建景点导游仿真实训室,投影硬件设施,环幕增加立体效果;满足50人实训;

②改造中餐、西餐、客房、调酒、礼仪实训室;完善实训室管理制度;满足旅游专业技能教学实训,完成职业鉴定工作;

预期目标:在原有的模拟实训室基础上,为学生的课内实训更新设备,扩大场所,在实训的过程中提高学生西餐服务技能,从而达到校内工学结合的目的。

验收要点:

①继续完成景点导游仿真实训室的建设,建设景点讲解软件开发资源库;

②完成实训室设备教师培训,建立和健全实训室管理制度;

③新建茶艺插花实训室,同时满足40人生产性实训,支持校内外专业茶艺插花教学实训;制定茶艺插花实训室管理制度;

师资

队伍

建设

1.培养专业带头人

预期目标:按省级学科带头人标准,通过国内外培训及参与旅游企业的组织与管理,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酒店服务方向和导游方向各1 名,使之成为在国内和绍兴市同行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提高专业实践和理论水平。

验收要点:

有在国内著名旅游企业工作经历,国内或国际相关培训或考察经历,了解国内外职教动态,把握专业发展方向,熟悉旅游行业企业最新发展动态;

能组织带动专业建设和发展,改革课程体系,主持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

承担省级以上竞赛辅导或教师比赛,承担年轻教师的引领培养工作。

专业教师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主持一项课题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参加专业教师研讨会或进修;

 

预期目标:通过国内外培训及参与旅游企业生产组织,继续培养2名专业带头人,使之成为在省内同行业中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

验收要点:

①有在旅游企业主持大型项目的经历和国外培训或考察经历,了解国内外职教动态,把握专业发展方向,有在旅游企业半年以上的工作经历,熟悉旅游行业企业最新发展动态;

②能够为旅游企业提供服务,解决企业运营中的难题;在本地合作企业中有一定的影响;

③专业教师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主持一项课题研究或教学改革项目;参加专业教师研讨会或进修;

2.建设骨干教师队伍

预期目标:培养骨干教师5名。至少每两年参加一次国际性培训或国内高端培训,每两年下企业实践活动不少于两个月,并成为双师型教师,每年有专业论文获奖或发表。具有开出校级及以上公开课、示范课的能力,能带好学生技能竞赛队伍,或自身参与教师技能比赛获得市级以上奖项,能做好引领年轻教师成长工作。

验收要点:

①参与《服务礼仪》、《旅游文化》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工作

有在旅游企业工作的相关经历和证明;

③能带领学生开展旅游实践项目,教学质量评价为良好以上

承担市级以上竞赛辅导或教师比赛;

      专业教师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提交一篇论文;

      取得相应旅游职业资格证书。

预期目标:培养骨干教师5名,至少每两年参加一次国际性培训或国内高端培训,每两年下企业实践活动不少于两个月,每年有专业论文获奖或发表。骨干教师具有开出校级及以上公开课、示范课的能力,能带好学生技能竞赛队伍,或自身参与教师技能比赛获得市级以上奖项,能做好引领年轻教师成长工作。

验收要点:

①参与《绍兴导游英语》、《绍兴乡土史地》、《绍兴现场导游》专业特色课程建设;

有在旅游企业工作的相关经历和证明;

③教学实践能力强,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教学质量评价为良好以上

④骨干教师取得相应旅游职业资格证书;

⑤专业教师有较强的科研能力,提交一篇论文;

3.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

预期目标:在已有2名兼职教师的基础上,从旅行社等相关旅游企业新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骨干或管理层人员2名担任兼职教师。承担专业实践教学、旅游项目专题讲座或竞赛辅导,参与课程开发,提高专业教学的实践教学水平。

验收要点:

①聘请1名旅游企业业务骨干,进行专业实践教学、旅游专题讲座、竞赛辅导,参与课程开发等;

②聘请1名高级导游人员,通过传帮带,担任《模拟导游》课程的实训指导和顶岗实习指导。

预期目标:继续从旅游企业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2名,使兼职教师达到6名,提高专业教学的实践教学水平,保证兼职教师的稳定和高素质。

验收要点:

①新聘请1名旅游企业业务骨干,担任专业教学、旅游专题讲座或竞赛辅导等,参与课程开发;

②新聘请1名旅行社业务经理,通过校企合作,担任《旅行社业务》课程的实训指导和顶岗实习指导。

 

4.双师素质团队营建

预期目标:通过与协作旅游企业和校外实训基地的合作,选派中青年教师下企业,实际参与企业业务运作;选派专业教师到国内高等院校进修学习,以及通过参加各类教学技能和专业培训、相关会议和学历进修,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

验收要点:

①专业教师每参加一次相关专业培训,取得相关专业技能证书或考评员证,提交培训总结并具有在旅游企业实践和业务培训的经历,完成教师顶岗实践任务;

②能独立胜任专业教学和实训教学,能参与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

预期目标:通过到旅游企业实际锻炼、参与旅游企业业务组织及运作,培养中青年教师,形成合理的专业教师结构。派出专业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种旅游培训,通过参加各类教学技能和专业培训、相关会议、学历进修、国外专项考察等,提高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

验收要点:

①熟悉旅游企业业务操作流程,专业教师取得相关专业技能证书或考评员证,专业教师能够利用所取得证书承担社会服务项目;

②能独立胜任专业教学和实训教学,参与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写;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运行机制建设

1.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预期目标:建立绍兴市餐饮旅游职技集团,紧密与绍兴旅游企业、主管部们的合作,充分发挥学校旅游专业在绍兴旅游行业的作用,同时为学生实习就业、教师下企业实践搭建平台;完善与校外旅游企业深度合作制度,共同研制实习流程标准,编写实习指导手册,制订实习管理制度,合作完成学生半年顶岗实习,将实习与就业结合,探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运行和管理的经验。

验收要点:

①成立绍兴市餐饮旅游职技集团相关资料;

②研制实习项目标准,编写实习指导手册;

③校外实训基地接纳顶岗实习达到实习生人数的70%以上;

④聘请和培养实习指导教师并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每个基地至少1名实习指导教师。

预期目标:进一步深化、拓展绍兴市餐饮旅游职技集团的建设,开展更广泛、深层次的良好合作,搭建好校企合作平台;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各项制度,特别是学生下企业实习制度,贯彻完善“2+0.5+0.5”人才培养模式。

验收要点:

绍兴市餐饮旅游职技集团相关活动资料

②聘请和培养实习指导教师,每个基地至少1名实习指导教师;

③制定校外实习教学组织管理制度、学生顶岗实习考核体系;

④完成实习基地管理制度;

⑤顶岗实习达到实习生的80%以上。

 

2. 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预期目标:建立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制度,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制订校企合作实训教学模式方案;完成实训文件、实训教材框架的制订、进行实训教学文件、实训教材开发;聘请行业专家制定实训考核系统技术方案,进行实训考核系统开发。

验收要点:

①完成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制度;

②与绍兴中旅、绍兴铁旅、国际大酒店、开元名都大酒店等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开发和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

③会同行业专家,与企业合作开发《中餐服务》、《客房服务》实训教材;

④完成实训考核系统技术方案、进行实训考核系统开发。

预期目标:试点实施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制度,完成教学文件、实训教材开发,试点使用教学文件、实训教材,试点实施校企合作实训教学模式;完成实训考核系统开发,实训考核系统投入使用。

验收要点:

①进一步完善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制度;

②进一步完善校外实习企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③会同行业专家校企合作开发《西餐服务》、《前厅服务》实训教材;

④实训考核系统开发,实训考核系统使用状况验收。

 

3.社会服务能力建设、综合培训、职业鉴定

预期目标:开展企业培训与技术咨询服务,实现学校与社会及产业的深度融合,为合作企业提供现代酒店餐厅、客房、礼仪等岗位技能培训,提供酒店职业技能鉴定服务。

验收要点:

①为旅游服务企业开展有关职业培训、鉴定相关资料;

②提供职业鉴定的相关工作记录。

预期目标:开展企业培训与技术咨询服务,实现学校与社会及产业的深度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验收要点:

①为旅游服务企业开展职业培训、鉴定情况;

②提供职业鉴定的相关工作记录。

 

 

 

 


五、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资金投入预算表                                                 单位:万元 

重点专业名称

旅游服务与管理

编号


建 设 内 容

资金预算及来源

中央财政投入

__市_级地方财政投入

行业企业投入:________

其他投入:__________

合计

2011

年度

2012

年度

小计

2011

年度

2012

年度

小计

2011

年度

2012

年度

小计

2011

年度

2012

年度

小计


合计

159

150

309

0

10

10







319

人才

培养

模式

与课

程体

系改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5

3

8










8

2.课程体系建设

5

3

8










8

3.“双证”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特色课程建设及教材建设

10

10

20










20

4.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25

30

55










55

5.技能考核标准与考核系统建设

5

5

10










10

6.专业实训室建设

40

30

70

0

10

10







80

小计

90

81

171

0

10

10







181

师资

队伍

建设

1.培养专业带头人

6

8

14










14

2.建设骨干教师队伍

5

5

10










10

3.双师素质团队营建

3

6

9










9

4.技能竞赛与展示

15

10

25










25

5.聘请行业企业兼职教师

10

10

20










20

小计

39

39

78










78

校企

合作、

工学

结合

运行

机制

建设

1.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15

15

30










30

2. 实训基地内涵建设

10

10

20










20

3.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5

5

10










10

小计

30

30

60










60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成立精品专业建设工作小组,组建项目团队,落实人员,明确责任,确保建设项目的顺利完成。

2.聘请行业企业专家,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专业建设出谋划策,提高专业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成立专业教学督导小组,负责专业管理督导、教学方法改革与推广、教学质量评价等。

4.成立课程团队,全面负责课程教学改革、课程资源建设工作。

(二)制度保障

1.建立健全包括项目负责人、项目团队成员责任制度和项目负责人制度,做到人员落实、责任落实、方案落实、资金落实、奖惩落实。

2.加强领导,提高认识。专业建设计划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由分管领导主持审定,提请学校项目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另外要进一步加强对专业建设的指导和扶持,为专业负责人、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提供学习、培训机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建设能力。其他部门要积极配合和支持专业建设计划的实施。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师绩效管理、考核体系,更加注重考核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参与企业横向科研课题的能力,以保证专业建设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

(三)经费保障

学校通过中央财政拨款、地方财政拨款和学校自筹三个途径筹措示范专业建设经费。建立示范专业建设资金项目管理制度,实行按项目总体规划,分年实施,独立核算,专款专用,绩效考评。专项资金使用由专业建设工作小组组长负全责,并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和学校项目经费管理实施细则执行。


分享到:
【打印正文】